林毅夫:當年國有企業普遍經營效率比較低,企業虧損國家會給補貼,也就是所謂預算約束出了問題。當時主流的看法,比如匈牙利經濟學家科爾奈就講,國有企業跟國家就像父子關系。兒子經營不善,老子就要給予幫助。所以他認為,國有企業經營不好,主要…
發表于:2018-09-28 10:45 閱讀全文 第一,經濟學家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做了許多貢獻,經濟學家還要繼續為兩個百年的目標發揮作用。1978年,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,按照世界銀行的指標,我們的人均GDP是156美元,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。20年前,50人論壇成立的時候,我們的人均GDP只有8…
發表于:2018-09-18 13:28 閱讀全文 1978年,按照世界銀行的指標,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(GDP)按當年價格計算為156美元,還不到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平均水平490美元的1/3。當時,81%的中國人住在農村,84%的人生活在每人每天1.25美元的國際貧困線標準之下。在這樣低的起點上,19…
發表于:2018-09-05 11:16 閱讀全文 如果要找一個詞來形容改革開放40年中國在經濟上取得的成績,最合適的是奇跡這兩個字。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,中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。按照世界銀行的統計指標,1978年我國人均GDP只有156美元,一般認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是世界上最貧困…
發表于:2018-08-16 12:40 閱讀全文